“出水啦!”5月1日,天户峪社区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在海拔560米高的半山腰,打出了一口532米深的井,出水量达到每小时30立方米。这口井打成后,不但解决了昊源林果场300余亩果园的灌溉和居民饮用水问题,而且水源稳定了,果品的品质也将有很大提高,林果场今年的产量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天户峪社区位于我区西部清凉山北麓,有宜林地1700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该社区依托河北农业大学的先进技术,先后发展林果种植1000余亩,还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50平米的技术传播站,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其他多种特色果品为辅的林果专业社区。2011年,林果场的“三优一体”示范园平均亩产达到8000斤,苹果种植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收入6300元。苹果采摘还带动了省会西部乡村游的日益火爆,小苹果正帮着居民攒起一条致富的大链条。
广调研,整理发展新思路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走访,工作组成员基本摸清了社区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同时,困扰社区发展的道路、资金、产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社区书记郭成文说:“经过多年努力,昊源苹果产业已成为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后,还要在对现有果树提质增效的同时,大力发展精品果业,并围绕‘昊源苹果’这个品牌继续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利用率。”在社区发展思路基本明确的基础上,工作组也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即:立足自身优势,千方百计帮助社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多跑办,破解发展大难题
工作组有果品标准化栽培示范和林果业结构调整项目包装、配套资金引进、联系果树专家、提供科普知识资料等方面的优势,帮扶社区发展自然也要从工作组自身资源优势出发。
工作组与社区共同举办“阳光工程”培训,邀请河北农大教授,为林果场全体职工和全区各果园技术人员160余人讲授果树全年管理技术,会上还免费为果农们发放一些果品管理方面的书籍。果农张米贵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听专家讲课,通过上课,俺们对苹果标准化优质生产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对种植苹果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引导全区果品业向规模化方向转变,工作组分批分品质对全区林果场果品的糖度、硬度、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了详细测量,得出天户峪的果品及技术可以向全区推广的结论。定期统一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指导服务。同时,及时与区政府、交通局联系,解决村内部分危险路段及林果场循环道路问题,为发展乡村生态游铺平道路。
社区书记郭成文说:“今年社区的重点项目是启动天户峪生态旅游度假村及新民居建设,社区目前正在和投资商洽谈,项目建成后,生态旅游业与林果业将共同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两架马车’,各项事业必将掀开崭新的一页。”工作组全体成员也将积极投身到这一目标中,与群众一起迎接社区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