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提案的答复
是否同意公开:同意公开
办理结果:A
区教提案字【2025】第5号
对政协井陉矿区第九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第56号提案的答复
李菊花、王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井陉矿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全面深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工作,区教育局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各学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活动。教育局领导班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体责任,各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引领,确保教育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2.强化师资培训。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持续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井陉矿区教育局2024年9月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当班主任楷模”矿区第十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并从中推荐2名教师参加石家庄市教育局第十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参赛的实验小学杨柳老师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实验中学李曼老师荣获初中组三等奖。同时,矿区教育局启动的“班主任思政论坛”今年成员人数达177名,不仅给了全区班主任及思政教师交流分享思政课教学经验、成果的平台,而且督促思政课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打造多样化、个性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3.提高德育队伍建设。近两年,区教育局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全区专职25人,兼职157人,建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并逐步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
二、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深化德育研究
1.优化课程设置。一是推动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推动我区“思政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大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区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全区思政教育合力。2024年初,井陉矿区教育局在第一小学举办全区思政课教学观摩暨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贯穿不同学段的三节课,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在现场,区教育局还为井陉矿区名班主任工作室、思政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授牌仪式。二是用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2024年5月,为了切实用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开展了走进“大思政课”实践基地 讲好“大思政课”活动。组织400余名学生来到凤山正丰左岸研学基地,区委书记、政府区长分别为学生讲思政课。征集主题优秀课例30余篇,征文100余篇。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校领导为学生讲思政课27节,听课学生达16562人次;已开展“行走的思政课”22次,参与师生共计2653人,掀起用好优质资源,讲好“大思政课”的热潮。
2.丰富课程内容。一是鼓励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公民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资源、思政课融合使公民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二是增强课程趣味性。将其他学科的案例、故事融入思政课,改变思政课枯燥说教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深化德育研究。在2024年石家庄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与实践项目中井陉矿区教育局申报10个课题。在全市教育系统征集“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我们推选的五个案例,两项荣获二等奖,三项荣获三等奖。在今年开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视频课和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我们推荐了贾庄中心小学、横西小学、第一小学、实验小学的四个优秀作品参评。矿区天护小学、凤山中心小学今年申报第四批课程思政示范校(全区六所小学已全部申报完毕,四所小学已被命名为课程思政示范校)。
三、建设文化阵地,创建文明校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建设文化阵地。一是各中小学利用校园宣传栏、校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传播公民素质教育知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开设“小阵地建设”“非遗进校园”主题道德教育文化阵地。三是拓展文化活动阵地。全区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乡村学校少年宫3所,实现区域全覆盖,依托少年宫成立活动社团36个。
2.创建文明校园。一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活动、有人管、有创建档案。达到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阵地、教师队伍、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六个好”标准要求,深入开展“十个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二是为激励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教育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公德意识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区教育局邀请各类新时代先进人物担任校外辅导员,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校外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将工作阵地前移到课堂、实验室、宿舍、食堂,深度参与学生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与学生开展个别谈心和集体谈话,围绕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提高公民素质道德建设保驾护航。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一是各中小学设置“文明校园创建”主题橱窗28个,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100余处,“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广告80余块形成浓厚氛围。二是建立文明校园长效创建机制。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十大行动”等活动,引导教师职工学生践行“石家庄市民文明十条”。在学校做到环境优美、绿化美化,秩序优良、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诚信高效,在社会上做到言行文明、遵德守礼。形成“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人人有责”的态势。
四、组织主题活动,加强家校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同育共建
1.组织主题活动。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学党史国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六大活动。开展主题班、团(队)日活动和主题升旗仪式,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征文、讲座、演讲、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共同理想。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坚持不懈抓好“清明祭英烈”“五个一”“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加强家校合作。一是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创新家庭教育服务模式。2024年8月,区教育局在矿区中学召开了井陉矿区新时代家长学校实验校授牌仪式暨校长(班主任)培训会。参加活动的有河北省家长学校教学管理中心主任苏帅帅,河北省家长学校专家赵坤老师、张翠丽老师,以及来自教育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60余名主管校园长和200余名班主任。12月,组织推选580余名参加家长教师第二期培训和考试,不断提升家长学校办学品质,推动全区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健全家庭学校有效沟通机制。按照《关于开展2024年度全市中小学暑假家访工作的通知》要求,矿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认真落实。在暑假家访工作中,共推选出优秀家访教师10名,优秀家访典型案例10个。在2024年井陉矿区教育局“善美家风故事征集”活动中,我们广泛发动共征集10个家风故事,积极营造家校协同育人氛围。在第二届石家庄市家庭教育情景剧创作与展演活动中,我区推选作品参选7个。通过开展第三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暨2024年度石家庄市家庭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征集家庭教育宣传展示海报及经验材料4个;家庭教育工作创新案例7个;我的家庭教育故事及精彩点评14篇;“家庭教育”优秀微视频作品6个。矿区教育局不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对策、新机制,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专家队伍建设。三是推选的四名教师入选成为第二批石家庄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有助于指导我区各学校科学有序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有效地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
3.整合社会资源同育共建。一是不断健全机制。井陉矿区教育局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意见》、井陉矿区教育局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井陉矿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方案》、井陉矿区教育局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为同育共建提供了机制保障。二是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家教水平。今年以来,联合各乡镇、街道、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4场,内容为如何和孩子沟通等。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教育6场,文明礼仪培训4场。三是丰富指导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刊发家风家教系列故事之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家长要做儿童的好榜样等宣传教育内容。四是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家长学校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家长开展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解决家长在孩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情绪疏导”等活动6次。五是搭建亲子互动平台。依托社区家长学校搭建亲子互动活动平台,开展快乐手工制作、“大手牵小手”文体游戏、课外阅读、陪孩子看一场红色电影、参观村史馆等各类亲子活动,参与家庭2000余户、4000余人次。引导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公民素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井陉矿区教育局
2025年6月11日
领导签发:高江华
联系人及电话:赵静洁 82073457
抄报:区政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