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人民政府
 
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井陉矿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8-10-25 10:04来源: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8-10-25 10:04 来源:政府办 【字体: 打印

 

                                  矿政办函2018128

 

 

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井陉矿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井陉矿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井陉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019

 

 

 

 

 

 

 

井 陉 矿 区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推动全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2020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根据《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适合我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三)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带动全区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三、工作目标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协作的联动机制。

(二)建立防治结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环境。

(四)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居民慢病防控知识和健康素养。

(五)规范实施慢性病全程管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 

(六)加强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努力探索适合全区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四、工作内容

(一)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完成人群综合健康报告。充分利用重点慢性病监测、专项调查、居民健康档案等已有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收集本地区地理、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居民死亡等基础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了解我区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主要危险因素、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水平、防控措施等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含慢性病防控内容的综合健康报告。

(二)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环境。

1、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单位、健康食堂/酒店、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健康小屋等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开展“三减三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行动。

 2、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辖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健身、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在校学生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自助式健康监测点(健康小屋),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及个体化健康指导。

4、开展烟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烟率。政府部门带头,全区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区内无烟草广告,室内区域全面禁止吸烟,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禁止吸烟警语和标识;提高戒烟干预能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能够提供简短戒烟服务。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1、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泛开展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通过在政府网站设立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宣传专栏、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慢病防控健康信息。

2、通过社会性大型健康日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各社区设有健康教育活动室,宣传栏、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向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控科普读物。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行为方式的健康教育课。 

3、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在慢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为切入点,培育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定期开展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参与的健身活动,社区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活动。 

(四)规范实施慢性病全程管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

1、规范健康体检。建立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结合体检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高危人群进行登记提供健康指导。 

2、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发现患者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对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针对儿童等口腔疾病高风险人群,推广窝沟封闭等口腔预防适宜技术。 

3、加强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

4、开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5、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传播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6、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关政策。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按省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和要求,从医保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7、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紧密结合。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    

(五)完善监测评估体系,探索有效的慢病防控路径。

1、健全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死因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利用省、市、区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

2、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公共卫生服务、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3、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逐步与我区文化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文明创建、公共服务等有关项目有机衔接整合,总结适合我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模式。

五、工作职责

(一)区政府办:负责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完成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区卫计局:牵头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控专业队伍建设;负责完善慢性病综合监测体系和网络,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并形成报告;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牵头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等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为群众提供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规范健康体检、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建立分级诊疗、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推动医养结合、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及重点慢病患者管理、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中医慢病防控中的作用;开展烟草控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无烟单位标准;负责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分析等。

(三)区财政局:负责做好示范区建设有关经费保障,及时落实创建配套经费并对款项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四)区发改局:负责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五)区教育局:将慢性病防控融入部门政策规章制度。负责全区集体性健身运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促进工间健身活动、健身制度落实;指导幼儿园、中小学开展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不少于6学时,内容包括: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烟草危害等知识,在校学生确保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积极配合开展健康学校创建。掌握全区社区15分钟健身圈、群众性健身团体、公共体育场地的底数和使用情况。   

(六)区委宣传部:将慢性病防控融入部门政策规章制度。负责组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对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宣传,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区人社局:将慢性病防控融入部门政策规章制度。负责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

(八)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慢性病防控融入部门政策规章制度。负责做好健康食堂、餐厅/酒店的创建,辖区无烟草广告。

(九)区住建局:将慢性病防控融入部门政策规章制度。协助配合做好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十)区民政局: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提高签约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和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等人群医疗救助水平的具体措施。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

(十一)区考核办: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目标工作。

(十二)区总工会: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督促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争取职工的健康权益,为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组织职工开展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单位特点的健身和竞赛活动;督促各单位为职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

(十三)区统计局:负责提供我区人群综合健康报告相关数据。

 

十四)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冀中能源井矿集团: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门政策规章制度。负责本单位、本辖区内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落实。在单位和社区中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建立自助式健康检测(健康小屋)服务;积极配合卫计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健康小屋、健康一条街的创建等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区长担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创建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

(二)技术保障。区卫计局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政策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基本内容包括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

(四)经费保障。将示范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任务,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

(五)督导考核管理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