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域旅游  > 文化传承
葛洪故里解读
2013-05-14 15:25来源:文章来源:石家庄矿区报
发布时间:2013-05-14 15:25 来源:文章来源:石家庄矿区报 【字体: 打印

葛洪故里解读

张延年

                                                                                     起龙山抱朴道院

                 

近日,区委区政府策划的矿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手册已经面世,反响强烈。开篇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化矿区的五张名片,即拉花源头、葛洪故里、根雕之乡、滑雪胜地、百年煤都。其中对葛洪故里不少人感到陌生,敝人退休之后即致力于“三山一楼”的旅游开发,其中就有葛洪故里起龙山,今解读如下以飨读者。

矿区青泉村南有座山名曰起龙山,山上有古庙一座曰仙公祠,内供主神乃葛洪仙翁。庙前石碑系大明国崇祯八年所立,碑文记载起龙山乃葛洪之“行宫”,说明起龙山确为葛洪生前居住之地,可谓第二故乡,称其为葛洪故里名不虚传。

葛洪何许人也?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记载:葛洪乃东晋著名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江苏)人,出身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而知名,从方士郑隐学道。西晋太安二年(303),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其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弃戈释甲。永兴元年(305)赴洛阳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时值“八王之乱”,颠沛流离于徐、豫、荆、襄、江、广诸州。饱受战乱之苦,由是消极愤世,隧萌栖息山林、服食养性之思。建兴四年(316)重返故里。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薄,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又得干宝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固辞不就。及闻南方产丹砂,遂求为句漏(今广西北流)今,便于就近采料炼丹。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后以丹鼎生涯终老。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神仙理论,好神仙导养之求,崇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以长生成仙;所著《抱朴子内篇》对养生延年的各种方术均有论述。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道教徒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如德行不修,但务方术,不得长生。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臧否世事。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典,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不满于魏晋清淡,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强调知人善任,量才录用。

他继承东汉方土左慈、从祖葛玄和其师郑隐的炼丹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并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某些物质的特性及其化学变化,写下了有名的炼丹著作,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相当影响,并为研究中国的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他主张道士应兼修医术。撰有《玉函方》100卷(已佚),《肘后备急方》3卷(《晋书》称4卷),后者86篇,虽经梁陶弘景及金杨用道补缺增益,但现存《正统道藏》本,仅68篇。此外,有《抱朴子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碑颂诗赋》100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30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等。《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13种,以后人误题和伪托者居多。

综上所述说明葛洪真有其人并非杜撰,是公认的文学家、医学家、炼丹家、道教学者。因其医学成就卓著,尤其是《肘后备急方》乃实用书籍,系应急手册,土方偏方,对解决缺医少药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不失为灵丹妙药。他在长期行医实践中最早发现和总结了“天花病”、“狂犬病”、“结核病”、“沙虱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他要求道教徒必修医术,为百姓看病且必须医德高尚,即文章德行并重,深受百姓敬重。葛洪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行善积德,修桥补路以利通行,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爱心广播,有恩德于百姓,故而百姓才建庙供奉。常言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就是这个道理。

井陉、矿区一带共留有葛洪仙翁圣迹三处,一处为井陉县葛丹村,因葛洪在该村大台山上炼过丹,故该村取名葛丹村;另一处即井陉县冶西村西之观音山主庙,供奉的也是葛洪仙翁,而且观音山石碑上记载清泉村起龙山乃葛洪仙翁之“行宫”,与起龙山碑文记载一脉相承。加上我们的起龙山仙公祠共三处葛洪圣迹。起龙山仙公庙又称仙宫仙母神祠,因其自号抱朴子,其庙又称抱朴道院。起龙山抱朴道院与杭州葛岭抱朴道院并称江南江北两大道院(系杭州道院提供资料)。据说当年他带领夫人和众道徒常年居住在起龙山为百姓祈福治病,故名“行宫”名不虚传,称起龙山为葛洪故里名正言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道教名山道教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足见葛洪仙翁与我们缘分极深。

近些年在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十数名退休工人和热心者的努力下使昔日旧庙焕发光彩,整修了仙公祠,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配殿,子孙娘娘殿等破损殿宇。重建了葛洪洗药池,打了机井,拉了电线,建了变压器房,修了通山公路,植树造林2万余珠,实现了三通一平,带动了周围数家果园林场提升发展,使起龙山初步成为一处道教民俗文化生态园区,被区文化旅游局批准为道教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区,并列入全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招商手册。每日登山游玩者络绎不绝,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

区委、区政府的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手册上已将葛洪故里起龙山列为文化矿区五张名片之一和重点招商项目,按项目规划要求,将逐步恢复兴建三清殿、玉皇庙、晒经台、古戏楼、山门、养生堂、龙山书院和养老院、长寿泉等景点建筑,总投资约3600万元。

不久的将来,葛洪故里起龙山将成为矿区南部一处空气清爽宜人宜居环境优雅的集观光、旅游、健身、休闲、体验道教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胜地。目前道院设有葛洪历史文化研究院,龙山书院筹备处专门从事葛洪故里文化研究。葛洪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奉献精神,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精神吗?希望有志于旅游开发和葛洪文化研究者前来洽谈合作事宜。我们将竭诚欢迎,诚心合作以达发展繁荣矿区文化,发扬光大葛洪的奉献精神,实现双方共赢之目的。葛洪故里起龙山将扫径待客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