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井陉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已于2016年12月30日获石家庄市政府批复实施(石政函[2016]14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省市城乡规划条例规定,现将《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成果主要内容进行公告。现征集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4月底:
联系单位: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电话:82074017
联系地址:井陉矿区南纬东路70号
附:
1、《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文本主要内容
2、用地布局规划图、空间结构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图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
文本主要内容
1、规划目的
为指导矿区全面转型,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紧密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特编制《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2、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3、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矿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两镇一乡两个办事处,共计30个行政村,面积70.29平方公里。
1、发展总目标
以创建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区、省级城乡统筹发展先进区和省级生态修复先进区为奋斗目标,到规划期末,将矿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家园。
2、经济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石钢环保搬迁为契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均达到8%以上,保持地区经济活力,打造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区。
3、社会发展目标
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辐射、延伸,将农村社区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努力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打造省级城乡统筹发展先进区。
4、环境发展目标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打造省级生态修复先进区。
5、发展战略
1)坚持转型发展,打造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先进区
从宏观区域着眼,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规划,发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试点的政策优势,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和内生动力的产业新体系,推动矿区实现全面转型、绿色崛起。
2)坚持协调发展,打造省级城乡统筹发展先进区
落实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实施全域规划、多规合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3)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省级生态修复先进区。
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既要实施全面转型、绿色崛起,对现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提升,又要对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抓住省市推进太行山生态绿化建设的契机,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公园广场、绿廊绿道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区域内的山体、水体、采空区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探索其修复方法与路径,打造省级生态修复先进区。
1、城市性质
石家庄西部以发展装备制造和旅游为主的生态转型城区。
2、人口规模
至2020年,规划总人口为14万人;
至2030年,规划总人口为18万人。
3、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至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按114.70㎡进行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6.06平方公里。
至2030年,人均建设用地按95.67㎡进行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7.22平方公里。
四、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两翼三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即主城区,建设矿区发展带动极核;
“一带”:即西部生态保育带,进行山体生态培育,建设城市西部生态屏障;
“两翼”:分别指北部贾庄片区以及南部凤山片区;
“三区”:分别指循环经济园、战略新兴园以及装备制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