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出台背景
农村饮水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具体地名]农村饮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然而,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工程产权不明晰、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水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等。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结合[具体地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政策主要内容
1. 工程建设管理:明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应遵循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的原则,与区域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规范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
2. 工程运行管理: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根据投资主体不同,确定相应的产权主体。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主体,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鼓励专业化、规模化的供水单位参与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监管,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运行管理不善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
3. 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划定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区内的禁止性行为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防止水源污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供水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定期对原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卫生健康、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的监督抽检,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 供水管理与水费计收:规范供水单位的供水行为,保障供水水质、水量和水压稳定,建立健全供水服务承诺制度,及时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合理确定农村饮水工程供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向社会公示。推行计量收费制度,鼓励用户节约用水,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5. 扶持措施与资金保障:加大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水质检测等;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在用地、税收、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项用于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
三、政策实施意义
1. 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通过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规范工程建设、运行、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村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保障身体健康。
2.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农村饮水条件是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 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对供水单位的监管和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 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源保护,推广节约用水措施,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