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印象
【石家庄日报2017.08.06】“绿色银行”为转型增动能
2017-11-24 09:31来源: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时间:2017-11-24 09:31 来源: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体: 打印

 

“绿色银行”为转型增动能

——矿区坚持生态优先以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走在矿区的大道上,路边绿色的草坪和低垂的杨柳让人感觉到阵阵清凉。路成网、园成片、林成荫、花飘香……7月的矿区,满眼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在这片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20139月,矿区成功创建全省首家省级园林城区;20176月,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区评估复查。矿区,这个石家庄市唯一的国家级资源枯竭城市,这座曾经的全国十大煤矿,早已褪去了昔日的“黑色印象”,在经济社会跨越转型中还原出了天蓝、地绿、水清的城市本貌。

开发“绿色银行”

构建生态新格局

春有樱花、夏有合欢、秋有银杏、冬有腊梅……地处矿区城区南部的杏花沟生态公园,四季鲜花盛开,风景美如画。这里是矿区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

724,杏花沟公园。一眼望去,一幅满眼绿色满园花、湖水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远处青山含黛的立体式湿地生态美景呈现在记者面前。木制栈道上、空中栈桥上、五彩广场上、人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休闲散步,享受着公园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家住矿市街宿舍的张国辉是这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来这里或是散步,或是约朋友下围棋。“我家距离公园仅仅300,到了晚上,在这儿遛弯、健身和乘凉的人特别多,还有唱歌、演奏乐器、跳广场舞的人,可热闹哩。”张国辉说,过去这里曾经是煤矿采煤塌陷区,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废之地。附近有石油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臭气熏天,一到下雨天道路根本无法行走,很多人都捏着鼻子躲着走。而如今,这个昔日的采煤沉降区,变成了占地1500亩的城市生态公园。20147月份开园至今,这里已经成为群众休憩娱乐的首选去处。

为了实现提质增量、构建绿色生态新格局的目标,矿区充分挖掘城市内涵,丰富城市文化,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完善了杏花沟生态公园、清凉湾湿地公园和人民公园三大主题公园。根据贯通城乡、覆盖全区的原则,近三年来加大绿化养护和增量,2017年实施了文兴路、平涉路、贾凤路提质升级,形成了一街一树、一路一景的绿化风格。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好愿景已然成为现实。目前,矿区建成了三大主题公园,四条环城区绿网,六家生产绿地,十条城区绿道为主、绿色单位、绿色小区、街旁绿地等为辅的绿色生态格局,已然变身一家“绿色银行”。据统计,该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07%,绿化覆盖率达到45.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6.99平方米,“三绿”指标比2013年分别提高了8.46%9.13%63.5%

发展“绿色项目”

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矿区世纪大道西头北侧,河北庆晟精密机械制造公司特钢精密棒材加工项目基地就坐落在此处。进入加工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在调试着机器,精确数据,数百根加工完毕的棒材“横卧”在地。在厂房外面,6座巨型除尘器轰隆隆地在作业,将车间粉尘、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沉淀池处理后进入排水管网。

该项目是石钢公司的配套项目,是对石钢轧制棒材进行精整。总投资3.3亿元,建设160条直径 60mm-160mm规格连续尺寸修磨线。棒材加工是矿区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缩影。

投资6亿元的河北领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箱生产项目开工建设,年产汽车电池箱30万件。

总投资8000万元的河北协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型氨基酸项目建设开工,新建年产800D型氨基酸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该公司以天津科技大学的技术为支撑,推进项目建设。

总投资15亿元的石家庄建投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环己酮项目开工建设,年产20万吨环己酮,目前罐区主体已建成。

河北常恒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蒽油轻质化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改质蒽油,目前土建工程全部完成,部分钢结构正在施工,部分设备正在安装。

一个个“绿色项目”的落地,加快了矿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

在全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各项工作中,该区紧紧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的思路,突出抓工业经济运行,坚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以工业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宁可牺牲产值,也要坚决转型。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舍,是为了更好地增。据了解,为了加快向绿色经济发展,全区工业企业污染减排治理有序开展,实施25项重点企业减排工程,12家重点企业完成减排工程16项。“小散乱污”企业治理取缔工作提前完成,取缔储煤场62家,取缔焦化行业废渣储存点4家,关闭矿井6家。

打造新“发展引擎”

产城融合衍生“美丽经济”

在这片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古村落、古建筑等旅游资源种类多且品位高。随着该区融入省会半小时交通圈,这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区积极整合区内旅游资源,走精品特色旅游发展路线,让街道公园变景点,让农田变果园,让城市成为全域旅游的一个精品板块,真正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让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区的重要产业。”矿区区委书记来广普说。

省级美丽乡村贾庄村,自古就有商贾“旱码头”之称。贾庄村依托明万历年间朝阳阁、千年唐槐等文物古迹,同时抓住本村民居既有燕赵特色、又有山西风味的特点,重点打造了仿古文化街、榆林河景观以及唐槐园、朝阳阁、古井、古戏台、毛泽东思想胜利大桥等一批特色亮点工程,同时高标准建设了农家院、游泳馆等服务配套设施,贾庄美丽乡村特色游,正在成为矿区一张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

为了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该区制定《2017井陉矿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贾庄历史名镇和凤山旅游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设,贾庄千年商贾古镇、西王舍兴国寺禅文化、凤山段家楼旅游小镇三个精品片区建设。

矿区四周环山,广袤的山场面积和自然景观,建有北寨精品示范园、天户峪昊源生态园、大峪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优质果园,作为集旅游观光、消夏避暑、农事体验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观赏与游玩。

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2017中国优秀旅游品牌推广峰会上,矿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的旅游文化,以及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经过专家团综合评审,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区”荣誉称号,该区的全域旅游事业正蓄势待发、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