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印象
【河北经济日报2012.03.01】玩转滑雪产业的“市场兵法”
2012-12-04 16:16
发布时间:2012-12-04 16:16 来源: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秀娟

  作为石家庄品质滑雪的倡导者与引领者,清凉山滑雪场走过七年历程,填补了石家庄冬季旅游市场的一项空白,成为石家庄乃至河北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与此相关的行业在市场中也筑就了一条通向财富的白金路。然而,目前清凉山滑雪场也面临着一年三季、场地资源闲置的问题。为此,他们悉心揣摩市场,尝试着玩转市场兵法,力争做好四季文章。

  “无中生有

  无雪造雪 北雪南移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石家庄市西部太行山区井陉矿区的清凉山滑雪场,这里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四台造雪机正在运行,周边已经覆盖了十几厘米厚的积雪。游客们穿着颜色各异的滑雪服,驰骋在白金般耀眼的雪道上。

  “人工造雪成本不菲,目前一台进口造雪机的价格在30万元左右,一台造雪机1小时一般能造雪40立方米。一般雪道积雪的厚度要达到近1米时,才能具备开放条件。完全铺满一个中型滑雪场需要一周时间,人工造雪一次的成本需要近百万元。清凉山滑雪场总经理刘建林表示,石家庄冬天降雪不多,靠天然雪难以形成滑雪道,再赶上一个暖冬,雪量就更少了,滑雪场大都是人工降雪。

  “太好玩了,太刺激了!正在滑雪的省会市民张昆大呼过瘾,他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滑雪只能到长春、哈尔滨去,自从石家庄有了清凉山滑雪场,每年冬天都会来这儿滑几次。

  据了解,在滑雪场未入驻石家庄之前,冬季一直是石家庄的旅游淡季。随着20051223中国·石家庄首届冰雪旅游文化节在井陉矿区清凉山滑雪场拉开帷幕,省会百姓终于可以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就能亲身体验冰雪运动的神奇与乐趣了。

  “清凉山滑雪场作为北京南部首家滑雪场,经过不断探索、完善、提升和创新,其规模、档次和影响力在华北地区居领先地位,在实现国内滑雪北雪南移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刘建林说,从2005年开始到今年,清凉山滑雪场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5万多人次,正逐渐成为我省一个颇具特色的冬季旅游文化品牌。

  “借船出海

  1元带动5元的冰雪财富

  “冰雪旅游是个带动能力强的产业,1元钱的收入可拉动相关产业5元钱的收入。刘建林说。

  经过七年精心培育,清凉山冰雪旅游文化节已经成为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旅游的重要增长极。通过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带动了经营、餐饮、表演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娱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还带动周边的很多农民利用冬闲时间发起了冰雪财 

  记者感言

  河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滑雪运动被列入重点发展目标。计划在五年内新增3050处滑雪场,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滑雪旅游目的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滑雪场将踏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仅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石家庄的滑雪场发展模式单一、雷同,大多属初级雪场,离真正的滑雪度假区还有很大差距。记者认为,目前,对于刚刚显现滑雪产业雏形的省会来说,要把冰雪旅游蛋糕做大,还应大力加强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把滑雪与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历史文物等融为一体,在竞争中打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