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模式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报道
五微共治丨“四事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井陉矿区志诚名苑小菜园见证民生蝶变
2025-07-30 16:49
发布时间:2025-07-30 16:49 来源: 【字体: 打印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高效破解民生难题。井陉矿区四微街道创新推行“百姓提事—社区办事—街道议事—联盟单位帮事”的“四事工作法”,通过规范化流程畅通民意渠道、凝聚多方合力,推动民生问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解决”转变。
倾听民声,让治理靶向更精准
民意是治理的出发点,“百姓提事”精准反映群众的“烦心事”,让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志诚名苑小区曾是全区“脏乱差”的典型,其中心区域长期荒地闲置、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堆积不仅破坏居住环境,更暗藏消防安全隐患,成为居民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在小区居民议事会上,有群众提出“将荒地改建成菜园”的建议,立刻引发共鸣,这一想法既贴合居民对绿色生活的向往,又能解决荒地闲置问题,成为大家共同的期盼。“百姓提事”机制如同一个“听诊器”,精准捕捉到群众的真实需求,为后续治理工作锚定了明确方向。
凝聚共识,让民智民力齐汇聚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社区办事”环节的核心,是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凝聚共识让治理方案更接地气。收到“建菜园”的建议后,社区迅速行动,组织居民议事会成员、居民党员代表召开“干群夜谈会”,围绕种植区域如何划分、日常管理由谁负责、收成如何分配等关键问题逐条商议;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与议事会成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充分听取老年人、年轻人、特殊群体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对方案反复打磨。最终,一套“分区种植、家庭认领、共享收成”的方案得到全体居民认可。“社区办事”不仅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更让治理方案扎根于民意土壤,为项目实施筑牢了坚实基础。
统筹协调,让推进路径更清晰
群众的诉求明确后,如何将“纸上方案”转化为“落地行动”,考验着基层组织的统筹能力。“街道议事”环节的作用,就是做好“穿针引线”的工作,为项目推进制定清晰路径。街道迅速组织科级干部、社区书记召开专题推进会,将荒地改造任务拆解为“地块清理、物资采购、队伍组建、进度把控”等具体事项,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比如,针对“地块清理需要多少人力”“砖石等物资从哪里来”等问题,逐一研究解决方案,形成“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闭环机制。“街道议事”让治理过程有计划、有步骤,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不跑偏。
汇聚合力,让攻坚破难更有力
基层治理不能单靠“一己之力”,需要多方协同、资源共享。“联盟单位帮事”机制正是通过整合辖区资源,为项目实施破解瓶颈、注入动力。在志诚名苑菜园改造中,各方力量迅速集结,社区“两委”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网格服务队、居民志愿队并肩作战,短短2天就清理杂草垃圾600余平方米;联盟单位得知项目缺砖石,主动将口袋公园建设剩余的2000块砖石无偿支援,解决了物资短缺难题。联盟单位还送来了菜园导向指示牌,让菜园区域划分更清晰。40余名街居干部和26名党员居民主动参战,大家挥铁锹、搬砖石、清杂草,昔日荒地在众人汗水中逐渐焕新。“联盟单位帮事”,让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看似难啃的“硬骨头”变成了共建共享的“暖心工程”。
志诚名苑的“睦邻菜园”已成为小区的“网红打卡地”,《睦邻菜园公约》规范着种植与管理,居民轮流值守、共享收成;志愿者定期将新鲜蔬菜送到23户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家中,让暖意流转邻里间。从荒地到菜园的转变,不仅是环境的蝶变,更是基层治理的升级——“四事工作法”以小切口解决了大民生,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受益者”,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效能。